[欧美GV男男在线播放]室内设计奥斯卡电影【室内设计电影免费】
- by: 欧美GV男男在线播放
-
2022-12-07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的问题,欧美GV男男在线播放,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弱点观后感
弱点观后感7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弱点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弱点观后感1
迈克尔,一个出生在贫穷人家的孩子,他的家就在毒瘾圈子不远的地方,他的周围到处是堕落而又无助的人,每当他的妈妈做“坏事”的时候,就会让迈克尔闭上眼睛,做完坏事后,数1,2,3让迈克尔睁开眼睛,并告诉迈克尔明天依旧美好。在肮脏而又嘈杂的环境里,充满了黑暗与暴力,一个大个子男孩像货物一样从一家运到另一家,他停驻的居所里的人都在假装对他好,最终都放弃了他。
一个这样背景的孩子,如果他变坏,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他依旧不愿意成为那个坏人,他慢慢地自闭,沉默。电影中你会看到一个偌大的身材经常出现在冰冷的夜里,只为能够免费洗自己的仅有的1—2件衣裳或者寻找可以吃的食物和睡觉的地方。他不断地被学校以各种理由开除,你会想这big man完蛋了。他的人生已经被判了死刑。
可不曾想过,他愿意将看球台上的吃剩的垃圾袋拾起,他愿意将别人施舍过他的被子整理好之后离开……出生在这样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怎么可能做到?可迈克尔做到了,最终他为了保护领养家的弟弟而用手挡在了前面,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而在赛场上打败了对手,他甚至为了家人而选择了密西西比大学。他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我家人上学的地方”。一个从小没有得到爱的人,当他得到了爱,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呵护这份爱。
在变好与变坏之间,有时候就在一念之间,你选择了什么,就会成就什么?
弱点观后感2
温柔对待世界,勇敢面对自己。
无意中发现的这部电影,虽然影片中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但却能引人深思,无时无刻剧中都充满了爱与温暖。
电影《弱点》中的主角Michael出生在复杂、贫困的环境里,直至三岁,他不得不过起流浪汉的生活。生活选择了他,但是他已经没有勇气面对未来,只是停留在三岁前妈妈的保护。那是一个高大壮硕、皮肤黝黑的孩子,面无表情的脸上,掩不住些许苦愁的滋味。明明天气阴冷,他却穿着单薄的短袖和短裤,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不管他看起来高大得多么让人戒备,他只是个16岁的孩子。已为人母的莉安把一切看在眼里,她不但给这个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还给他了属于每个人的尊重。
Michael与莉安家庭形成鲜明对比,他有他的自卑,有他的弱点。在生活中,往往有惭愧的经历,令人不想提起,想逃避他。这就是他的弱点。可是弱点不必隐藏,与其扭扭捏捏的被别人嘲笑,不如坦然的面对。没有必要为了别人的价值观而活,应该思考什么样的生活对自己来说最有意义,然后给自己一个信念,让意志左右生活努力奋斗想要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弱点,这是我们难以避免的,我们不必为此惭愧而逃避,打开自己的心扉,对自己宽容点,让自己的心灵找个栖息的地方。看完这部电影给我的一种希望的感觉,因为每一个人都不完美,心灵深处总会有裂痕,但那又何尝不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了,所有请温柔的对待这个世界,以及世界里的人。就像现在美国进行的愈演愈烈的抗议行动,人人生而平等,何有高低贵贱之分。人生短暂,我们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温柔留给这个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永远被爱包裹着。
弱点观后感3
生活难以抉择,最好的选择就是你选择自我,自我实现。
迈克生长于环境险恶的黑人聚居区,但一直保持着善良的本性,是因为他妈妈从小教导他,有坏事发生时要闭上眼睛,等坏事过去后再睁开眼睛,世界还是一片美好,这个生命的盲点保持了迈克的纯净。
那是一个高大壮硕、皮肤黝黑的孩子,面无表情的脸上,掩不住些许苦愁的滋味。当天气寒冷,他却穿着单薄的T恤和短裤,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不管他看起来高大得多么让人戒备,他只是个16岁的孩子。看到这里,你会发现这部电影很有阿甘的形象,但是让你感觉或许比阿甘更真实。弱点,无需隐藏,或者说它是一个人真实的象征。与其扭扭捏捏的被别人嘲笑,不如坦然的面对,放弃那些不必要的佯装。
已为人母的莉安把一切看在眼里,她不但给这个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还给他了属于每个人的尊重。莉安温馨的关怀和教育终于让这个“可怜”憨厚的男孩成长起来。
我们每个人都打开自己的心扉,对自己宽容点,让自己的心灵找个栖息的地方。
同时,也没有必要为了别人的价值观而活,思考什么样的生活对自己来说最有意义,然后给自己一个信念,让意志左右生活,并为此运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奋斗,为了你想要的而活。
影片结尾,关于迈克要去哪里上大学?“我想让你做任何你想做的工作,这是你的抉择,迈克尔,这是你的人生。”迈克尔说:“假如我想做低贱的事情呢?”陶西答复:“这是你的抉择,这是你的人生。”在结尾部分,看到儿女成长、进步,陡然间觉得养育子女成人是一件非常自豪、有成就感的事情。
弱点观后感4
《弱点》是20xx届奥斯卡奖获奖影片,该片投资为2900万美元,但在上映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收回成本,更收获三亿美元票房。确实能够触动人的心灵深处。影片讲述了一个美式足球运动员成名前的故事。大个子迈克出生于一个贫穷的黑人家庭。父亲有暴力倾向,母亲酗酒吸毒。迈克从小在黑人社区长大,见到的都是暴力事件,父母吵架,骨肉分离的场面时常在他脑海中浮现。可是没有受到他所成长的环境的影响而学坏,迈克善良本分。在深秋的晚上,迈克穿着一件短袖T恤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朝体育馆走去,仅仅因为体育馆暖和。后来,迈克被陶茜夫人“捡”回了家。迈克的善良打动了陶茜夫人,获得了全家人的信任,最后成为家庭一员。有了家庭温暖的迈克学习也上去了,而且在家人的帮助下成了学校足球队的一员,一场比赛使他家喻户晓,各高校都争相邀请他加盟,一个孩子的命运就这么改变了。
美国黑人一直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妇女和儿童问题尤为严重。反映黑人问题的电影有好多,可是这部电影触动了人性中的善良。凡是有善心的人,看过都会被迈克所打动。
整个故事里最打动我的就是奥赫的成长经历,很难想象在那种情形里长大的小孩还能保持乐观和向上的心态,也很难想象他后来是那么成功,成了万众瞩目的体育明星。我想这个故事是有教育意义的,它能教导我们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别放弃理想和追求。也许再走一步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弱点观后感5
黑人孩子迈克自小生活艰难,父亲在他出生一周就不知去向(这样不负责任的人是不是应该取消生育权),母亲吸毒,酗酒成性,生活在黑人聚居区的贫民窟里,按说这样的环境很难让他破茧而出,做任何改变。
他很幸运具有运动天赋,一次偶然机会在路上遇到陶西女士,看他孤苦无依收留了他,得到了正确的引导,进入大学,并在橄榄球方面成为明星。
陶西一家人都很了不起,当然最让人佩服的还是陶西,寒风萧瑟的晚上遇到只穿短裤的迈克,没有像丈夫一样打个招呼擦身而过,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带到家中,给予吃住,就此一住好几年,成为一家人。这就是行动的力量,克服种族歧视,克服安全隐患,甚至第二天早上陶西夫妻俩都不知道,迈克会不会偷东西。但仍做出收留的决定,我想没几个人会为恻隐之心对陌生人冒这样的风险吧。
迈克是个天生的橄榄球运动员,智商有点低,让我想起《绿里奇迹》的黑人男主角,都有着能力超群,人畜无害的特点,强壮,能干,温驯是好多电影黑人正面人物的标签吧。
迈克很幸运,遇到陶西,按我们说法是他的恩人,也是贵人,而且给予他足够的尊重。陶西的闺女,儿子也和迈克成为了好朋友(最喜欢陶西小儿子)。迈克由此走上一条未来可期的光明大路。没有像他的邻居,朋友一样,虽然有运动天分,却无人指引,管教,打架斗殴,二十几岁就死于非命。
弱点观后感6
有钱人不一定是上帝,但上帝一定是个有钱人,一个悲悯、智慧的有钱人。
影片讲述了陶西夫妇收养了一个黑人少年迈克尔,并把他培养成一位橄榄球巨星的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迈克尔没有见过生父,母亲吸毒,在小迈克尔6岁时就被剥夺了监护权。迈克尔10年来辗转于11个寄养家庭,生活之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这11个寄养家庭并非缺乏爱心,否则他们不会接受迈克尔——一个超级大块头,身高1.93米,体重170公斤,智商只有80的黑人少年。但迈克尔太能吃,一般的家庭承担不起。还需要睡一张特制的大床,一般的家庭只能让他蜷缩在沙发里。要给他交学费,还得接受他期末考试考0.6分的均分(美国学校是4分制)。
这真是个烫手的山芋。
陶西夫妇则不一样,陶西先生经营着85家连锁快餐店,陶西太太是知名室内设计师,住豪华别墅,开宝马7系。这样的经济条件收养10个迈克尔也没有问题。
陶西夫妇最大的美德,在于不滥施同情。穷人那么多,有运动天分的也不少,但他们只收养了迈克尔一个。他们对这一个倾注了极大的爱和关注,调动自己所能调动的资源,给他爱,给他尊重,给他更高的平台,激发出他潜在的能量,使他成为巨星。
我们中国人常说,升米恩,斗米仇。这话听起来特别讽刺,也特别悲凉。中国式善良容易激发出人性的贪婪,往往不得好报。
尽管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我们还是要看到: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传奇,这是一个兼具天时地利人和的爱的传奇。在茫茫人海中,我们既不是陶西,也不是迈克尔。
有钱人不一定是上帝,但上帝一定是个有钱人,一个悲悯、智慧的有钱人。
弱点观后感7
《弱点》这部片子是一部美国片,当初之所以选他,是因为觉得这是一部教育片。我想说不定自己还可以吸取什么经验呢!
刚点开影片我就看到一个大块头的黑人。哦!他是主角!然而他给我的感觉并不是帅气或者雄壮,而是一个麻木,委屈,不会笑的感觉。我感觉无味,有点烦。
但是我还是接着看了,我对自己说,怎么也要把片子看完。于是我又耐心的往下看。但是吧,越看我越不想看!我想好歹这片子影评这么高,可能亮点在后面,于是我开始快进,跳着看剧情!
哎呀,像这种主角打橄榄球的片段,太不吸引女生看片子的欲望了,我有点无聊了,于是我拉快剧情,准备看看结局!
很显然,后面主角黑人经过家人,教师的努力变好了,变优秀了!最后的结局很温馨美好,这时我才有一点欲望接着看。
我又开始从头开始看,我觉得他可能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嗨!果不其然,快进使我错过了很多精彩的瞬间!我现在都想起女人(妈妈)问他的一句话你为什么去体育馆黑人低着头说那里比较暖和
就在那一刻,我有了想哭的冲动,你能想象一个和姚明一样块头的黑人脸上露出惴惴不安的表情吗?巨大的块头让人很容易忽略他还是一个孩子。
《弱点》这部片子有很多细微的让人感动的地方,看完整部片子我知晓了一件事。勇气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我们都应该需要勇气。他反应了劳动阶层的一种现象,我想他可能不仅仅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勇气,很是呼吁我们关心底层流离失所的人!
;
世界室内设计最高奖项
“室内设计奥斯卡”的Andrew martin室内设计奖(Andrew martin Interior Design Awards)
Andrew martin 室内设计奖由英国著名家居品牌Andrew martin设立,获奖作品风格各异、包罗万象,如今已有13年历史,凭借令人称道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吸引着全球设计界的尊崇目光。奖项设立基于一个饱含激qing的梦想:为室内设计行业界推介设计明星,挖掘设计新星,为世界室内设计界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力量,融聚永续创新力。
亚太室内设计大奖(APIDA)”“亚太室内设计大奖(Asia&Pacific Interior Design Award)成立于1992年,是迄今为止亚洲最高规格的亚洲室内设计奖项。
国际型室内设计大奖 有哪些
1.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Asia Pacific Interior Design Awards,简称APIDA)由香港室内设计协会主办,旨在表扬杰出的室内设计专案和设计师,同时提高亚太区室内设计业内的专业水平和操守。
2.“Andrew martin室内设计奖”(Andrew martin Interior Design Awards)。世界室内设计最高奖,有着“室内设计奥斯卡”之称。鸿艺源设计介绍到Andrew martin 室内设计奖由英国著名家居品牌Andrew martin设立,获奖作品风格各异、包罗万象,如今已有13年历史,凭借令人称道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吸引着全球设计界的尊崇目光。奖项设立基于一个饱含激情的梦想:为室内设计行业界推介设计明星,挖掘设计新星,为世界室内设计界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力量,融聚永续创新力。
3.IF Design Award(IF设计大奖)由德国IF(International Forum Design)汉诺威国际论坛设计有限公司主办, 诞生于1953年,至今已有50余年的悠久历史了。它以振兴工业设计为目的,提倡设计创新理念,每年都会召开国际性竞争大赛,被公认为全球设计大赛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在国际工业设计领域更素有“设计奥斯卡”的美誉。
4.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是由德国著名设计协会Design Zentrum Nordrhein Westfalen创立,至今已有超过50年的历史,通过对产品设计(product design),传达设计(communication design)以及设计概念(design concept)的竞赛,每年吸引了超过60个国家,1万件作品投稿参赛,得奖的作品可以获得在德国Essen的红点博物馆展出作品以及参加颁奖典礼的机会。 红点设计大奖可以追溯至1955年,是世界上知名设计竞赛中最大最有影响的一个竞赛,素有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
5.亚太室内设计精英邀请赛是由PDC亚太设计中心举办的室内设计大赛,PDC亚太设计中心是全球室内设计联合国组织 -- IFI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团体联盟的成员机构。创始主席由APDC发起人之一、国际设计界权威人物、IFI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团体联盟轮值主席、加拿大室内设计师协会前主席Claude Bérubé 先生担任,核心成员由活跃于大中华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全球优秀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产品设计师构成。
建筑师看电影(19):盘点那些建筑师出身的电影人
【壹】谢尔盖·艾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
苏联导演,建筑师出身的世界电影先驱。第一次把蒙太奇概念从建筑学引入电影创作,将电影艺术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代表作《战舰波将金号》(Bronenosets Potemkin)。
谢尔盖·艾森斯坦是俄罗斯功勋艺术家(1935),艺术学博士(1939)、教授。1898年1月22日生于里加一个建筑师家庭,祖上父系是犹太人,1915年毕业于里加实用学校,进圣彼得堡土木工程学院学习建筑学。后来决心从事造型艺术,转入美术学校。1917年10月革命爆发,他参加红军,设计防御工事,同时积极参加部队文艺活动。1920年到莫斯科第一无产阶级文化协会工人剧院工作。他以美工师和导演的身份参加了根据杰克·伦敦的小说改编的话剧《墨西哥人》(The Mexican)的演出。1921~1922年,他进入由梅耶荷德指导的高级导演班学习。1922年,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纲领性的美学宣言《杂耍蒙太奇》(The Montage of Attractions),引起了长期的争论,并对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蒙太奇”一词是法语音译,原为建筑学概念,本义为结构、装配、综合图纸等。当爱森斯坦将蒙太奇观念从建筑学引入电影创作后,使得电影“从一种影像记录技术走向一种影像创作艺术”。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和实践对电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
【贰】弗里兹·朗(Fritz Lang)
魏玛时期德国最重要的导演之一,生于奥地利一个建筑商的家庭,曾在维也纳学习建筑学。弗里茨·朗1918年进入德克拉影片公司任编剧,也曾从事剪辑工作,后升为导演。
当时德国是表现主义的天下,因为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特别是德国,弥漫着反思人类行为的气氛。在这一思潮下,涌现了一大批表现主义作家、导演和艺术家,而弗里茨·朗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表现主义的特征是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对人性中复杂和阴暗的东西进行变形揭示,对人类社会比较悲观,这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欧洲人的毁灭和挫折有关。代表作电影《大都会》(Cosmopolis)以影像世界践行了柯布西耶的“托柱城市”。自幼喜欢绘画,十分崇拜奥地利画家阿道夫·席勒(Egon LeoAdo1f Schiele,不是希特勒),席勒绘画作品中对死亡的崇拜给朗日后的电影艺术风格带来深远影响。因其贡献而常与希区柯克、卓别林等人并列于电影百人之列,被认为是电影史上影响力的导演之一。
【叁】伊姆斯夫妇(Charles & Ray Eames)
是1950年代结合电影和建筑艺术的建筑师夫妇,是影像艺术和新媒体的开拓者。代表作短片《住宅》,使用了大量的剪辑手法。
查尔斯·伊姆斯(Charles Eames,1907-1978),集建筑师、发明家、设计师、工艺师、科学家、电影人、教授于一身,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一位勤奋的天才设计家。并进入华盛顿大学建筑系学习。当时的华盛顿大学仍是古典学院派的天下,而伊姆斯却被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设计所吸引。1929年伊姆斯去欧洲旅行,目睹了第一代现代大师们的许多作品,促使他回国后便开创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
依姆斯夫妇是20世纪美国设计界最完美的一对伴侣,在分工上依姆斯主要从技术、材料和生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雷则更多地考虑形式、空间和审美。这种结合有助于他们将结构、功能、心理、美学以及文化等诸多问题结合起来贯穿于产品设计的各个方面。他们的设计实践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设计的理论。
【肆】塞德里克·吉本斯(Cedric Gibbons)
吉本斯是出身建筑世家的美工师,奥斯卡小金人的设计者。当过爱迪生的助手,后长期服务于米高梅公司,其中包括《傲慢与偏见》、《沉与浮》等传世名片。他是历史上获得一个奖项次数最多的个人。一生在数百部影片中担任过美工师,十一次获奥斯卡最佳美工奖,包括《圣路易雷的桥》(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1929)、《快乐的寡妇》(Merry Widow,1934)、《傲慢与偏见》(Pride & Prejudice,1940)、《煤气灯下》(Gaslight,1944)、《鹿苑长春》(The Yearling,1946)、《小妇人》(Little Women,1949)、《一个美国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1951)、《邪恶的和美丽的》(1952)、《凯撒大帝》(Gaius Julius Caesar,1953)和《上帝喜欢我》(1956)。
据说吉本斯的小金人设计灵感来源非常神奇,只是灵光一闪就出现了这样的想法,快速的用纸笔记了下来就定稿了。他早期以坚持用三维布景取代绘画背景而广为人知,后参加巴黎现代工业和装饰艺术博览会,将艺术装饰风格带回好莱坞,并创作出《摩登女郎》(Our Modern Maidens,1929)、《大饭店》(Grand Hotel,1932)等装饰艺术风格的巅峰作品。他对电影的视觉效果有富有想象力的构思,对于作品的掌控力度极强。在米高梅期间,他独立掌控米高梅的每一部电影,对于美术部分有决定权,致使其经手的作品都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也因此成为电影美术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大师。
【伍】肯·亚当(Klaus Hugo Adam)
著名电影制片人,美术总监,被称为“007设计师”。1921年2月生于德国柏林,1934年随家人从德国迁居英国。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建筑设计。其最出名的作品包括1960年代至1970年代的詹姆斯·邦德,以及《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1964)。他在1975年和1994年,获得两次奥斯卡奖。
在二战期间参加英国皇家空军,成为整个二战英军中唯一的德裔飞行员。战后退役投身电影业,曾参与制作过著名的007系列中的《诺博士》(Dr. No,1962)、《金手指》(Goldfinger,1964)、《黄金眼》(Golden Eye,1995)、《霹雳弹》(Thunderball,1965)、《雷霆谷》(You Only Live Twice,1967)、《金刚钻》(Diamonds Are Forever,1971)、《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d Me,1977)、《太空城》(Moonraker,1979)等影片。以其在电影场景设计方面的奇思妙想获奖颇丰,拿过两次奥斯卡奖,多次被提名。肯·亚当的场景设计未来感十足,同时又不失可行性。电影镜头里的室内场景往往布置得异常整洁,比如《诺博士》里的拘禁室。体现了他个人设计的不少细节,和对点线面体的组合的敏感性——方形房间与圆形采光窗、单调的色彩、纤细的坐具,简洁而纯粹的极简主义风格等。风格出奇的场景设计随后成为007电影必不可少的看点,成为这一系列冒险电影的独特特征。到1979年,为呼应一年后才正式升空的航天飞机,《太空城》将太空也大胆化为邦德战斗的舞台。肯·亚当设计的最具科幻的太空城刻画了当时可达到的技术成果,也为载人航天的未来作了严谨的想象。除了大道具的建筑内部空间设计,还有一系列的小设备,比如《雷霆谷》里的微型单人飞机,以及《海底城》里的潜水船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陆】杨占家
元老级电影美术师杨占家先生出生于1936年,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筑美术系(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建筑造型设计。毕业后留校任教,1972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美术师。由于电影美术师所处理的场景空间大部分都是建筑空间,所以杨先生拥有的关于建筑样式、建筑审美、建筑装饰、建筑结构、建筑尺度比例、建筑空间处理、建筑制图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及技巧让他在电影美术行业游刃有余。他把建筑学严格科学的制图标准带进了中国电影工业。
在杨占家先生的电影美术作品集里,记录了他为《十面埋伏》、《霸王别姬》、《卧虎藏龙》、《满城尽带黄金甲》、《木乃伊3》等电影大片绘制的气氛图、设计图以及构思草稿。他的手绘草稿充满灵性,是北京电影学院美术教学临摹范本之一。他的手稿,一点一线一轻一重之间,彰显大师艺匠精神。此外他还参与浙江横店影视城“明清宫苑”、“江南水乡”和“本山影视基地”设计。
【柒】费尔南多·梅里尔斯(Fernando Meirelles)
费尔南多·梅里尔斯出生在一个巴西中产阶级家庭,在圣保罗大学学习建筑学。代表作《上帝之城》(Cidade de Deus,2002)反映里约热内卢贫民区变迁的电影上映后立即席卷世界影坛,入围了第76届奥斯卡四项大奖。他的《不朽的园丁》(The Constant Gardener,2005)同样广受赞誉。
费尔南多·梅里尔斯在圣保罗大学学习建筑学时,发现他非常喜欢电影,于是他开始在朋友的小组里做实验性短片,并成立了一个独立制片公司Olhar Eletranico。这几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不久就拍摄出了优秀的作品,并在80年代巴西主要电影节中屡获奖项,他们的公司也在独立制片业内打响了名气。初始牛刀后成功的梅里尔斯又开始涉足商业广告等领域,并取得不错的成绩。90年代后期,他在拍广告的同时也开始拍摄电影,先后拍摄了两部短片和两部长片。
2000年他开始筹拍电影《上帝之城》,并于2001年拍摄完成。这部反映里约热内卢贫民区变迁的电影上映后立即席卷世界影坛,在西方各大影展、电影节中屡屡折桂,还入围了第76届奥斯卡奖的四项大奖,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
【捌】约翰·博克斯(John Box)
出生在伦敦,幼时就读于海格学院,由于他父亲的工作是土木工程师,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在斯里兰卡。曾在北伦敦理工学校(现伦敦城市大学)学习建筑。参与制作《雾都孤儿》等知名作品,四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三次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学院奖。伯克斯作为著名电影幻象大师,也被人称为“魔术师”。他极善于在电影中以光影及镜头使用技巧创造若有似无的幻像,在大卫·利恩的《日瓦戈医生》(Doctor Zhivago,1965)中利用烛蜡在西班牙阿梅利亚沙漠的盛夏拍摄俄罗斯雪宫。在利恩导演的另一部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1962)中,把沙漠涂成黑色从而产生一种海市蜃楼的构图,形成地平线隐隐若现的景象。在《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1983)中天衣无缝地将相隔数百里的实景混合在一起。作品《雾都孤儿》(Oliver,1968)获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是20世纪最后一部获得奥斯卡大奖的歌舞片,片中的歌舞不仅处理得当,而且妙趣横生。1992年被授予皇家工业设计师称号。
【玖】丹特·费雷蒂(Dante Ferretti)
1943年生于意大利马切拉塔城,十六岁就离家到了罗马,学习美术和建筑。十八岁第一次踏入片场,他在两部同时拍摄的电影里担任助理美术师。这份工作让他得以跟随著名场景设计师路易吉·斯卡齐亚诺赛(Luigi Scaccianoce)做了十年美术指导。
作为一名最直观大胆和表现主义的设计师,丹特·费雷蒂把伟大的欧洲电影和好莱坞结合起来。他因为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飞行家》获得了2004年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凭借蒂姆·波顿的《理发师陶德》获得奥斯卡提名奖。此外还包括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的《马太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to St. Matthew 1964 ),《俄狄浦斯王》( Oedipus Rex 1907)。帕索里尼教会他“以绘画的方式理解电影”,对其影响颇深。他获得过三次奥斯卡奖,四次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费雷蒂将制作设计过程总结为“建造导演的世界”,以极强的合作精神还原合作导演心中的设想。他偏爱于实景拍摄,从《飞行家》(The Aviator,2004)、《吹牛大王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1988)到《玫瑰之名》(Name der Rose,1986),都以搭建和技术还原真实场景见长。擅长使用“电影魔法”来创造虚拟世界,如电影《玫瑰之名》中复杂精妙的空间视错觉均为布景下的真实拍摄,视觉体验却能以假乱真。
【壹拾】斯图尔特·克莱格(Stuart Craig)
1942年生于英国诺福克郡诺维奇市,他为一些现代电影设计过最具标志性的影像。作为弘赛艺术学院(现在的密德萨斯大学)的大学毕业生和皇家艺术学院电影和电视专业的研究生,他初始在美术部里为英国设计师迈克尔·斯特林格(Michael Stringer)工作。克莱格在创造哈利·波特的世界之前的大部分作品都有奢华、壮观的布景,比如《秘密花园》(The Secret Garden 1993),《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 1996)等等,但也创造过更现代的电影世界,包括《诺丁山》(Notting Hill 1999)和由科恩兄弟(the Coen Brothers)编剧的2012年版《神偷艳贼》(Gambit )。他设计的其他古装片包括《孟菲斯美女号》(Memphis Belle 1990),《卓别林》(Chaplin 1992)等。克莱格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莫过于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哈利波特系列的魔幻世界还原,在十年里,他为所有八部哈利·波特电影延续了清晰的创作线索。与四位导演分别合作拍摄,创造了宏伟的布景,并复兴了英国的电影产业,这些设计成果如今保留在华纳兄弟的利维斯顿拍摄基地。克莱格凭借《甘地传》、《危险关系》和《英国病人》获得了三座奥斯卡金像奖,另外还获得过七次提名,并被授予皇家工业设计师的称号。
【壹拾壹】格兰特·梅杰(Grant Major)
好莱坞顶级艺术大师格兰特·梅杰于1955年出生于新西兰,早年在新西兰电视台从事设计工作。在他的设计生涯中,曾负责过英联邦运动会的整体仪式设计、也曾为澳大利亚和西班牙世博会设计过新西兰场馆。从90年代开始,格兰特开始以艺术指导的身份参与电影制作。他因《金刚》(KingKong2005)、《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 2001-2003)三部曲而声名远播,曾获得四次奥斯卡提名,并最终因《指环王:双塔奇兵》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龙之谷:破晓奇兵》(DragonNest 2014)是格兰特·梅杰第一次担任动画片的艺术指导,在影片中打造出了一个与《指环王》中土世界相同级别的剑与魔法的世界。格兰特以巨型构筑场景见长。《指环王》系列三部电影将近四百个布景,实景与虚拟场景相结合,细化步骤及执行过程极其复杂,更多场景采用了实景建造而不是单纯的3D虚拟创造。在《金刚》中采取全景搭建的方式,整部电影均在摄影棚及露天片场完成,甚至为此建造“SS历险号”巨轮。格兰特·梅杰完成的魔幻场景气势恢宏,场面真实,犹如身临其境。
【壹拾贰】伊芙·斯图尔特(Eve Stewart)
伊芙·斯图尔特1961年生于伦敦,曾凭借《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2010)和《酣歌畅戏》(Topsy-Turvy Mike Leigh Untitled1999)获得两次奥斯卡提名。她曾在英国中央圣马丁学院攻读戏剧设计,然后在皇家艺术学院获得了建筑学的硕士学位。她最初是一名戏剧设计师,曾经在伦敦汉普斯特德剧院和迈克·李(Mike Leigh )合作,然后她转型为电影美术指导,拍摄了迈克·李的《赤裸裸》(Naked, 1993)和《秘密和谎言》(Secrets & Lies 1996)。在她和迈克·李合作的下一步电影《酣歌畅戏》中,她担任的是制作设计。此外,她还设计了这位导演的《一无所有》( All Nothing 2002 )和《维拉·德雷克》(Vera Drake,2004)。电视剧《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 2005)让她赢得了2006年艾美奖的最佳设计奖,也开启了她和导演汤姆·霍珀(Tom Hooper)的长期合作。从那以后,他们又合作了《魔鬼联队》(The Damned United,2009)和《国王的演讲》。最近,她设计了精美的BBC连续剧《演讲时刻》( The Hour, 2011),以及万众期待的、改编自世界最著名音乐剧的《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 2012)。她的作品细节丰富而装饰效果显著,画面往往色泽饱满而极具个人风格,在电影《酣歌畅戏》中,以染料绘制布景成功将戏剧效果呈现于大荧幕。
【壹拾叁】内森·克劳利(Nathan Crowley)
伦敦北部长大,之后在布莱顿理工学院(Brighton Polytechnic)学习3D设计,一学期后他就辍学去洛杉矶学习建筑。后在斯皮尔伯格《铁钩船长》(Hook1991)中担任画手。《铁钩船长》让他学会如何在必要的时候构建巨大的布景,而《惊情四百年》(Dracula1992)让他发现了摄像机的奥妙。这两部电影的奠定了克劳利电影制作的核心:坚持用纯手工的方式构建宏大与开阔的场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将二者联系起来,寻找合适的拍摄环境来创造真实场景,而不使用模拟替代的方式。内森·克劳利成为好莱坞最富创意、最受欢迎的艺术指导之一。作品中有热映的爆米花电影,也有敢于揭露政府黑暗、细致描绘黑帮的传记电影《公众之敌》(Public Enemies),还有科幻电影《异星战场》(John Carter)以及家庭影院HBO频道播出的《西部世界》(West World)。但是他最有名的作品(包括两部奥斯卡提名作品),都是跟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合作拍摄的,因为诺兰的美学标准与克劳利最为接近。他们共同策划出《白夜追凶》(Insomnia)中惊险刺激的极地冰景,《致命魔术》(The Prestige)中蒸汽朋克的伦敦街景,《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The Dark Knight Trilogy)中黑暗杂乱的哥谭市等。
【壹拾肆】保尔·汉宁森(Poul Henningsen)
Poul Henningsen1894—1967)汉宁森是丹麦著名设计师,出生于奥德拉普,被誉为丹麦最杰出的设计理论家,他曾在哥本哈根的技术学校和丹麦科技学院学习。1920年,汉宁森成为哥本哈根市独立建筑师,他成功地设计了几幢住宅、工厂和两个剧院的室内。汉宁森的成名作是他于1924年设计的多片灯罩灯具,这件作品于1925年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获得很高评价,并摘取金牌,这种灯具获得“巴黎灯”的美誉。汉宁森的一生都保持了“巴黎灯”的精妙设计原则。除此之外,他还为几家报纸和期刊撰写文章,为剧院编写滑稽剧、创作诗歌。由他的文字作品可以看出,他还是一名犀利的社会和建筑批评家。
汉宁森是世界上第一位强调科学、人性化照明的设计师,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就提出了要提供种无眩光的光线,并创造出舒适的氛围。汉宁森的设计风格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完美地把现代工业设计和传统手工艺相结合。作品精致典雅,手工制作的味道浓郁。造型简洁明了,注重形式构成感,而不依赖于细节装饰。同时大量运用自然材料,给人以亲切感和充满人情味,形式与功能完美结合。
本文部分观点和文字来自网络
梁志天是什么人物 很NB么
梁志天(Steve Leung),香港十大顶尖设计师之一,拥有香港大学建筑学学士,城市规划硕士多个显赫学历,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1997年创立了梁志天建筑师有限公司及梁志天设计有限公司。
其他的不说多了,很特别的是他设计路线不管是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都走的是简约风格,这就是他的卖点,只做简约。
http://www.steveleung.com/main_eng.html 这是他公司的网站,作品真的很棒!
具体介绍:
生平
1957——生于香港,接受本土教育,中学毕业后入读香港大学建筑系
1978——完成香港大学建筑学文学士学位课程,于张刘建筑师事务所当建筑师助理
1981——以优异成绩完成香港大学建筑学士学位课程,代表香港赴波兰参加国际建筑学生设计比赛,获多项国际奖项
1983——获颁香港注册建筑师资格
1981-88——曾先后担任王欧阳建筑师事务所建筑师助理、香港政府屋宇署测量师及其士集团项目经理
1986——取得香港大学城市规划硕士
1988——创立建筑及城市规划顾问公司
1997——重组并成立梁志天建筑师有限公司及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
2000——于上海设立梁志天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1999, 2000, 2001, 2004 and 2005——五度获素有室内设计奥斯卡之称的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 Awards殷选为全球著名室内设计师之一
2001——与MAXXA合作推出第一套家俱设计 – 「一挚」系列;出版《梁志天的简约居停》作品专集
2003——与日本著名设计师深田恭通合组 - 梁志天?深田恭通设计师有限公司;与MAXXA合作推出第二套家俱设计「方元」系列,深受国内外欢迎;出版《再续简约 - 梁志天》作品专集
2004——首位香港人荣获中国新华社《人居》杂志颁发「十佳媒体人物」奖;获香港《君子杂志》「创意力量」奖;获《现代装饰》(国际) 室内设计年度传媒奖 - 年度优秀设计师
2005——设立广州办事处与MAXXA合作推出第三套家俱设计–「玲珑」系列,引起国际市场关注;获选为香港传艺节–十大杰出设计师;获北京《时尚先生》- 时尚年度设计师大奖;获《现代装饰》(国际) 室内设计年度传媒奖-年
度最具影响力设计师
2006——筹组北京办事处
员工总人数突破100,内地项目约占七成;
建筑及室内设计范畴扩展至酒店等大型项目
国内大型设计项目遍布广州、深圳、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南京、武汉、大连、青岛、珠海、宁波、合肥、重庆及成都等城市。
[编辑本段]成就及荣誉
1999,2000及2001年连续三年获素有室内设计奥斯卡之称的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
Awards全球著名室内设计师之一
2002年以香港薄扶林道宝翠园私人会所获得“2002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私人会所类别组冠军,同时以深圳观澜豪园获得住宅类别组优异奖
2002年以香港山顶加列山道的赛诗阁(Chelsea Court)、深圳观澜豪园等多个住宅设计项目获得“HKDA Design02 Show-Excellence Award”
1999, 2000, 2001, 2004, 2005 & 2006
The 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 Awards
(素有室内设计奥斯卡之称)全球著名室内设计师之一
2004 《现代装饰》杂志年度传媒奖
2005 《现代装饰》(国际) 室内设计年度传媒奖;年度最具影响力设计师;香港传艺节-十大杰出设计师大奖;《时尚先生》时尚年度设计师;中国新华社《人居》杂志;「十佳媒体人物」奖
2006 中国企业最具创新力十大杰出人物;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2007 《新城电台》「当家之选」十大最杰出当家;《现代装饰》杂志室内设计年度功勋奖
[编辑本段]学历
建筑及室内设计师
香港大学建筑学文学士
香港大学建筑学学士
香港大学城市规划硕士
[编辑本段]担任职务
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
香港注册建筑师
香港室内设计协会会员
香港设计师协会全权会员
梁志天建筑师有限公司董事
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董事
[编辑本段]设计风格
梁志天以独特的简约风格,已经为不同的居停空间赋予了全新的感觉,用他的作品演绎着七种截然不同的心情:
酷:以前瞻性的设计笔触,给予胆色和前瞻性的生活品位,在平淡和谐中凸显强烈的感触……设计师利用简洁的线条和强烈的色调对比,配合不落俗套的挂饰和家具,把酷气和帅气全面呈现,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峻:把后现代科技的冷峻和客观引进家居设计,以硬朗的物料和明快的色调,迸发出赏心悦目、隽永怡神的效果。设计师以清新笔触勾划钢材和银白家具,赋予空间素净明亮的神采。
闲:引进大自然的阳光、空气和树木,把满腔闲情溶化于浓淡有致的碧青和原木中,让人在紧迫的城市生活节奏下享受那难得的一刻闲暇。
净:一尘不染、素净澄明。设计师用平静的心灵看世界,利用淡淡的家具布局把原有的空间净化,把屋主的气质和品位含蓄地表现出来……
颐:是东方浪漫情怀与西方简约雍容的巧妙结合。设计师以深木色与米白色的家具组合缔造中国的古品书香,配合别具风雅的挂饰和小物摆设,让空气中弥漫一股颐乐之象。
醉:糅合巴洛克典雅风格与现代唯美主义,把宽敞舒适的空间修饰为富丽堂皇的尊贵府第,令人醉倒在满泻的浑黄灯光下……
宽:跳出框框,跃进广阔的视觉空间。设计师以简约笔触演绎现代豪宅的气派与和谐,为偌大的空间带来家的感觉,令人开怀。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评论